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码: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大连市轻工业联合会
内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塑料
塑料

改革创新 助力塑料加工业持续升级

发布时间:2017/04/07 浏览量:12002

改革创新 助力塑料加工业持续升级

——专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世成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塑料工业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塑料加工制品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2016年,塑料加工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发展速度平稳增长,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前景。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国完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同时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大潮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的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塑料加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

那么,在过去的2016年,我国的塑料加工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又面临哪些困难?“十三五”时期,塑料加工业又如何做到“既全面满足小康社会需要,又与初步进入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又如何在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全面推进塑料加工业迈向产业中高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世成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经济指标走势平稳

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近几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塑料加工业受市场倒逼作用尤其明显,率先进行适应调整。那么,调整结果如何?

王世成理事长用一组数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2016年1—12月,塑料加工业增加值增速8.0%,高于轻工业1.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2.0个百分点,在轻工业各行业中位居前列。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855.11亿元,同比增长6.21%,占轻工行业比重为9.26%,占全国工业比重为2%。全年累计实现利润1398.60亿元,同比增长 7.32%,占轻工行业比重为8.67%,占全国工业比重也为2%。而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统计发布,去年12月份中轻塑料景气指数为88.35,虽运行在蓝色渐冷区间,但已接近绿色稳定区间底部,全年指数走势比较平稳。“高于”“增长”“稳定”这些字眼同时出现在过去一年的统计数据中,是行业回暖趋势的有力证明。

不仅如此,在王世成理事长看来,2016年,我国塑料加工产品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塑料薄膜、日用塑料、塑料零件等子行业在2016年产销两旺、营收利润大幅增长,而人造革、合成革等子行业生产下降,显示行业正在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而这种结构优化,在我国的东西部地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部地区‘稳’,西部地区‘快’。2016年1—12月,东部十省市塑料制品产量4226.03万吨(占比 54.77%),同比增长4.09%,高于全国平均值2.66%,显示东部地区塑料制品行业稳定增长,并仍然是我国塑料制品主要生产区域。而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优惠政策多、资源丰富等优势,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目标下,塑料制品业正在加快发展。西部十二省区塑料制品产量1330.59万吨(占比17.24%),同比增长率14.33%,部分省区的塑料加工业正以较快速度增长,发展势头迅猛。”王世成理事长介绍。

“互联网+”助力智能制造

绿色创新永远在路上

在“天猫聚划算”或“出口优品”等电商平台,你是否买到过品质超赞的塑料盆儿?如果有,就要得益于“互联网+”对塑料行业的影响。

据王世成理事长介绍,2016年4月,由获得“中国塑料行业A级以上信用等级”的16家塑料家居用品企业,在上海集体与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其品牌产品在“天猫聚划算”“出口优品”等电商平台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和推广。不仅如此,2014年以来,打造塑化行业的一站式B2B电商平台纷纷诞生,为客户提供免费撮合交易服务,并根据撮合交易的大数据来做代售代购、物流等服务,如找塑料网、化塑汇、塑米城等。2016年5月,金发科技子公司金发大商旗下的电商平台易塑家正式上线。这类电商平台为国内中小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原料采购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他们提升行业竞争力。

无独有偶,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能制造开始在塑料企业“小试牛刀”。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作为塑料制品行业“机器换人”试点,通过加大工业机器人购置奖励,坚持补优补强,搭建“机器换人”技术交流平台,加强人才支撑等措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作为浙江省首批“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永高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6亿元,用于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塑料配线器材行业注塑机取件大部分采用机械手操作;烘料、配料、加料基本采用集中加料系统;后期的产品包装作业采用全自动包装机等,一系列的全自动改造,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创新型。对此,王世成理事长认为,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通过改良工艺以及利用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以赚取更多利润,是塑料企业智能转型的动力。

科技创新也为塑料行业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动力。

据王世成理事长介绍,目前国内无溶剂复合机台数已经突破1000台,技术创新势头强劲。国内首创的双头涂布快干型无溶剂复合机、水墨专用印刷机和国际首创的无溶剂凹印机陆续出台,为从源头削减VOCs提供了装备基础。改性塑料制品行业很多企业主动淘汰粉尘飞扬的工艺设备,投入资金更新设备,建成负压操作、密闭输送、布袋集尘的清洁生产线数十条,充分重视绿色环保,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实现无尘化。2016年12月,聚氨酯泡沫行业获批约1.4亿美元联合国多边基金,XPS泡沫行业获批约1.1亿美元联合国多边基金,用以实施聚氨酯(PU)泡沫行业HCFC-141b淘汰计划(第二阶段)和挤出聚苯乙烯(XPS)泡沫行业HCFC淘汰计划(第二阶段)。未来十年间,这两个行业将逐步实现HCFCs消费量的削减,并最终在2026年完成全行业HCFCs淘汰。

产品结构亟需调整

突破发展任重道远

但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塑料加工业既面临自身结构调整的问题,也要承受关联行业需求变化的压力,创新发展任重道远。“进出口量、价分化明显,产品结构急需加快调整。”王世成理事长表示。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出口量为1761.08万吨,同比增长6.64%,增幅提高了4个百分点,但出口额不增反降,实现579.02亿美元,同比下降5.17%,为近几年中首次下降。除了外需走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原因外,也在于我国出口以中低端产品居多,及2016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同时,2016年塑料制品九大分类产品中,均有高端塑料制品进口,累计进口161.62万吨,进口额175.49亿美元,平均进口单价为平均出口单价的3.3倍。“这说明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居高不下。”王理事长解释道。

除此之外,行业还面临着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难;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小而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相对过剩,激烈竞争等突出问题。“全行业创新体系不健全,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存在体制机制约束,行业企业技术科研机构缺乏前瞻性、系统性,且研发投入不足,技术人才匮乏,利润水平不高。这些突出的问题亟待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化解,实现突破。”王世成表示。 (

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用“四新”培育新增长

那么,发展瓶颈应该怎么突破呢?在王世成理事长看来,我国虽是塑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我国人均塑料消费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且在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等方面,存在新的市场商机,具有巨大潜力与空间。行业要正视传统塑料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智能设备、新型塑料制品性能要求的现状,抓住国家新材料革命的历史机遇,推动研发性能更优越、更具市场发展前景的塑料新材料加快发展。

秉持这样的发展目标,塑料加工业2017年及“十三五”期间的工作目标也不言而喻——要依据“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抓手,紧紧围绕“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这一技术发展方向,加快结构调整,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四个方面发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王世成理事长有四点思考意见:

一是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力争在材料功能化、绿色化及环境友好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研发各种高强度、高阻隔材料,研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加强纤维增强材料、石墨烯、碳纤维的研究应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行业规范,努力推广清洁生产先进工艺。采用最新技术提升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率,整体推动塑料行业环保生产。

二是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牢牢把握和全力推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切实加强设计研发投入,推动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工艺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动能转换,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是加快塑料成型装备的研发。要加快塑料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迎接“工业互联网+”时代,为“新硬件时代”打好基础。

四是紧紧围绕高端化,加快提升中高端产品的比例。以高端化为核心,实施“三品”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进口替代。要研究细分市场优化供给结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需求,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品牌培育和品牌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自主品牌,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努力创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2017年作为调结构、去产能、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塑料加工业要抓住行业回暖和新材料革命的重要机遇,紧紧把握结构调整方向,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王世成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