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1 浏览量:3097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价格上涨1.8%。1-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0%。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2%。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0.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下降0.3%。
2014年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2%,环比下降0.7%。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0%。
对于11月CPI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发布的数据看,11月份CPI环比下降,新涨价因素有所减少,致使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从天气因素看,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3.9℃,较常年同期偏高1.0℃。较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南方露地蔬菜的生长和香蕉、柑橘等水果的采收,市场供应相对充足,鲜菜和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6%和0.5%,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从季节因素看,11月份部分地区进入旅游淡季,飞机票、景点门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6.0%、4.5%、3.7%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带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6%和5.9%,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余秋梅表示,随着气温逐渐走低,预计12月份CPI环比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CPI指数已经连续三个月停留在“1时代”。专家指出,未来物价涨幅仍存下行压力,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完成全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已无悬念。
分析指出,四季度前两个月CPI同比涨幅都保持在2%以下,表明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需求端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由于国内成品油价的持续下调及房地产相关价格的调整,未来CPI同比涨幅继续下行的压力仍存。虽然近期央行降息,但其政策重心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短期内货币供给并不会出现明显上升,物价也不具备流动性推升的压力。预计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全年CPI涨幅在2%左右。
而对于明年的物价走势,分析认为,2015年物价会比2014年回升,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石油价格持续性走低,输入性通胀影响为负,预计物价仍将低位运行。中国社科院发布则报告预测,今年CPI涨幅为2%,明年涨幅为1.9%,总体上看,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需防止去产能力度过大导致PPI负增长传导至消费物价负增长形成通缩。